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到系统能力的提升,人民法院紧紧抓住信息化的难得机遇,推动现代科技与法院工作深度融合,全业务网上办理、全流程依法公开、全方位智能服务,有中国特色、引领时代潮流的审判运行新模式,正在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挥重要作用,为数字智能时代司法文明注入新动力。
一沓厚厚的诉讼材料扫描进入电脑,即刻生成条目清晰的电子卷宗;鼠标轻轻一点,加盖电子印章的程序性文书轻松生成……
过去的一年里,全国法院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2824家法院支持案卷同步生成,实现率达80.46%,越来越多的法官们用上了办案的“提速神器”。
让数据发声,使数据关联,用大数据思维发现审判规律、提高审判质效,覆盖四级法院的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大数据管理和服务平台,真正成为司法智能化之源。
以需求为导向,服务为目标,过去一年,大数据运用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2951家法院开展了电子化送达,2942家法院支持裁判文书一键上网,2703家法院实现法条自动推送,1513家法院基于大数据分析相似案件量刑幅度并提供量刑参考范围。平台每5分钟动态汇聚全国3525家各级法院的案件、文书和卷宗信息,可面向全国法院按月、按年自动生成570万张报表,累计汇聚案件总量超过1.5亿,成为世界最大的审判数据资源库。
全程公开、沟通充分、全程留痕,“移动微法院”实现打官司从“让当事人跑”向“让数据跑”转变,从“最多跑一次”向“一次都不用跑”转变。
基于微信小程序的“移动微法院”,具有移动端网上立案、缴费、质证、开庭、送达、交流等功能,极大方便当事人在线完成诉讼。在最高人民法院的大力推动下,“移动微法院”走向全国,法庭上的“隔空对话”频频上演。
互联网重塑了社会关系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像“新零售”“网络店”一样方便的纠纷解决服务渠道,成为群众对智慧法院的新需求。
“这些信息化服务系统很给力,我要为人民法院务实创新、便民利民点个大大的赞。”进一步拓展信息化应用范围,让群众共享智能化诉讼服务成果。
智慧法院建设实现了系统化管理,便于执行指挥中心统筹把控,有助于执行工作效率提升,这也是以后
智慧政法要发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