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山东锦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官网15963109509 |中文|英文
Logo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 > 业界资讯

智慧医疗 我国智慧医疗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4-05-21100
字号
上一篇下一篇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形成了一种新型的智慧医疗服务模式。智慧医疗的建设和发展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远程医疗和自助医疗,有利于缓解医疗资源紧缺的压力;有利于医疗信息和资源的共享和交换,从而大幅提升医疗资源的合理化分配;有利于我国医疗服务的现代化,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在国家政策支持下,智慧医疗平台建设发展迅速,我国智慧医疗建设已有成效。智慧医疗
     我国智慧医疗建设现状智慧医疗
     1. 医院信息系统逐步完善
     2. 公共卫生逐步信息化
     我国公共卫生信息化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的建立是公共卫生信息化的开端。随后公共卫生工作信息化经历了3个阶段的跨越式发展。第一阶段,2003年SARS疫情以后,我国开始建立和全面使用基于互联网的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第二阶段,2009年以来,为落实新医改卫生信息化总体发展规划,实现了以疾病预防控制自我业务管理扩展为主到以全民健康保障服务为核心的转变,进一步整合和扩展了信息服务对象,同时加强了卫生监督信息系统的建设。第三阶段,促进电子病历和电子健康档案应用。目前,上海、浙江、云南等省进行了区域卫生信息化试点工作;江苏、浙江、上海等地已经实现电子病历共享;北京、重庆等地建立了可共享的电子健康信息档案库。面对我国大部分妇幼保健信息系统还存在“数据孤岛”和“业务孤岛”问题,北京市在原有的妇幼保健信息系统基础上进行了机构扩展、数据整合和标准制定,实现了业务互联互通、数据整合、共享与挖掘、业务智能提醒等目标,完成了北京市妇幼保健网络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通过公共卫生信息化使公共卫生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及时干预人群的健康问题,整体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
     3. 慢病管理智能化
     人口老龄化、慢性病等问题已成为医疗健康管理的重点,尤其是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对医疗资源消耗巨大。智慧医疗的发展,提出专病专治的医疗方案。有学者基于移动技术构建家庭医生慢病管理系统,有助于解决到医院就医时间较长的问题,对我国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生活、各类慢病管理有重要意义。
     我国智慧医疗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分析智慧医疗
     1. 用户接受和使用理念比较低
     2. 信息整合程度低,使用效率低下
     3. 数据的录入耗时长
     4. 服务评价体系尚不完善
     5. 政策法规不够完善
     智慧医疗建设及发展优化智慧医疗
     1. 加大宣传,提高用户认知
     智慧医疗作为一种新的医疗服务模式,用户知晓率和使用率还比较低。很多患者群体并不知道智慧医疗是什么、有什么作用,这就需要政府以及相关部门进行宣传,鼓励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使用智慧医疗产品为患者提供服务,在宣传推广智慧医疗产品和平台时,与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合作,开展相关的讲座或培训,提高居民认知。
     2. 加强信息整合,提高使用效率
     数据是连接一切的纽带,因而数据的收集、分析以及共享显得至关重要,政府应提供一个更好的协同机制,建立信息质量建设标准,统一数据标准、格式、描述方式以及统计口径,对数据输入及时跟踪反馈;加强科研技术人才的培养,攻克技术难关,数据录入尽可能实现智能化,解决系统兼容以及存储问题,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效率;鼓励检查结果互认,加快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和规范管理。另外,严格控制新建信息系统和信息平台,鼓励整合,提高信息利用率。
     3. 构建用户服务评价体系
     智慧医疗要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除了研究技术提升,满足使用者的健康需求至关重要。应根据使用者和智慧医疗领域独有特征,构建使用者对智慧医疗服务的评价体系,根据用户评价结果对智慧医疗服务进行动态调整,多方位满足使用者需求。对于公共产品,政府将用户评价结果纳入相关机构的绩效考核,推动研发机构做出能惠及民生的好的平台。
     4. 完善相关政策法规
     政府在智慧医疗发展中应加强宏观引导,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促进其健康发展。首先,政府应对惠及全民的公共产品的智慧平台的投入产出、发展方向进行评估,不断完善现有平台的功能。建立立项机制,打破部门利益壁垒,防止各个部门为了自己的便利重复建设和无效建设。其次,加强明确有关健康隐私保护的相关规定,保障智慧医疗使用者的合法权益。最后,加强网络监督系统建设以防止数据的外泄或篡改。通过法律的强制性与规范性来进一步推动和指导智慧医疗发展,保障群众和医疗工作人员的利益,使医疗服务和管理行为更加规范化。